在城市環境正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今天,流浪貓也正在為自己的生存頑強地抗爭著。與經過絕育手術的貓相比,大量普通流浪貓仍舊具有繁殖能力。
11月初的北京,寒冷正隨著冬天步步逼近。一家寵物醫院的門口,突然多了三只流浪貓。
一只年輕的貓媽媽,和緊緊依偎著它的兩只不足兩個月的寶寶。貓媽媽神情緊張而痛苦,似乎分娩手術的痛苦還沒有得到緩解,又雪上加霜地遭遇到了不幸。它們,被遺棄了;母子三個連大帶小地一起被遺棄了。“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情形。有人領養了它(母親),卻不愿意給它做絕育。于是,在它產下小貓后就狠心地將它們拋棄在了醫院門口。”“幸運土貓”的工作人員給記者講述了兩只流浪貓的遭遇。兄妹倆始終形影不離。現在,它們的媽媽已經不在身邊了。
一對貓七年繁衍后代數十萬,流浪貓數量已超出居民社區飽和狀態。
“目前,非常多的小區里,流浪貓的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了小區的承載能力。如何科學、妥當地控制流浪貓的增長,減少流浪貓的數量,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幸運土貓”看護中心,曾麗這樣告訴記者。曾麗,“幸運土貓”創始人。2001年,曾麗在北京一手創建了一個致力于流浪貓救助的非贏利性志愿者團體———幸運土貓。記者來到的這個看護中心于2004年3月份成立,是“幸運土貓”唯一的看護中心,成立至今總共周轉了大約300只流浪貓。這些貓大多數在這里呆上三天、一周、幾個月的時間,“幸運土貓”幫助它們尋找領養人。5年來,“幸運土貓”在北京地區已經成功幫助領養接近1200只流浪貓,平均一個月有二三十只貓被領養出去。曾麗介紹說,每一個小區對于流浪貓的容納有一個限度,這就是所謂的飽和狀態。如果流浪貓的數量低于這個限度,人們就很可能不會覺察它們生活在周圍。這對于保護環境來說,在降低鼠患、提高小區的和諧度方面有好處,而一旦流浪貓數量超出小區承載,那么不僅這些貓的生存質量會下降,相互之間會發生打斗;同時也會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不喜歡貓的人的反感。據“幸運土貓”調查,單就百萬莊社區,就曾經有過一二百只流浪貓。這些貓沒有地方呆,有的時常跑到幼兒園的倉庫里,有的則住在車庫、房屋頂上。小區一位年近50歲的志愿者每天很早就起床給流浪貓喂食。“幸運土貓”在一年之內對其中的100多只貓進行了絕育手術,又幫助其中一部分找到了新家。由于貓具有非常強的繁殖能力,于是它們在野外大量繁殖,數量成倍增長。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中國辦公室新聞官******向記者介紹,科學統計數據表明,沒有經過絕育的情況下,一對貓只需要短短的七年時間,繁衍后代數量可以達到數十萬!而北京市究竟被遺棄的貓有多少?“實在難以統計。”曾麗表示。
家貓正常壽命至少15年,而流浪貓大多只能存活3年。80%流浪貓來源于人為拋棄。
數量如此龐大的流浪貓,究竟從而何來?“人為的不負責任的拋棄是造成大量流浪貓主要的根源。”曾麗表示:“很多人養貓時并不能對貓的一生負責;他們輕率地把一只貓帶回家,將其作為玩物而非伴侶動物;在他們不需要的時候、貓生病的時候,或者生活發生變動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卸掉包袱,將其拋棄。”人為的拋棄釀成了第一代流浪貓。不喜歡貓的人采取的一些極端行為,對它們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這些人會驅逐它們,在它們進食的時候拿走它們的食物,養狗的主人會故意讓狗去追趕它們;有的甚至在流浪貓想要親近人的時候抓住它們,對它們施以暴力行為———拔牙、毆打、燙傷;有的會在它們的食物里投毒、把它們暫時寄居地方的出口封死,或者直接將它們宰殺食用。”曾麗透露,一只貓如果在家庭中正常情況壽命長達15-20年;而流浪貓大多都只能存活兩三年。“有的區域,人為拋棄的貓占到流浪貓來源的80%左右。這些貓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恐懼和威脅之中,但它們大多依舊生活在人的周圍,它們需要食物。”
為流浪貓做絕育以控制數量膨脹,動物保護組織反對捕殺北京流浪貓。
一邊是生存的困境和威脅,一邊卻是數量的迅速增加,動物福利和公共衛生遭遇了兩難。有關捕殺流浪貓的聲音開始傳出。據了解,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曾在亞洲各國進行過公眾意識調查。根據調查的結果,高達94%的人對于虐待、虐殺和虐食貓、狗等伴侶動物持反對態度。“滅殺并非科學、有效的控制動物過剩的手段。我們提倡為流浪貓實施絕育。對社區內的流浪貓進行絕育,可以很有效地控制流浪貓的繁殖。”何勇表示。2004年,針對城市中的流浪貓,“幸運土貓”推出了一個新項目,為流浪貓實施絕育,幫助能夠親近人的貓尋找領養人,讓它們走入家庭;已經失去了伴侶動物特性,對人保持著警惕難以進入家庭的流浪貓就在絕育后放歸社區,它們很難被人捕捉,逐漸會在和諧的環境中與人共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兩年來,“幸運土貓”已經為大約1000只貓做了絕育手術。其中,去年絕育395只,截至今年8月份,又有420多只流浪貓進行了手術。今天,“幸運土貓”仍然不斷地收到志愿者的申請。“這種方式非常普遍,叫做TNR理念,在美國推崇了很長時間。”曾麗說:“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流浪貓實施絕育占到90%以上的區域,流浪貓的數量都得到很好的控制。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愛貓人士的感情得到了大的保護,不愛貓的人們也會發現貓的數量在減少,擾民的現象在減輕。同時促進了對流浪貓的領養。”
延伸閱讀
貓兒做絕育是否影響原有習性?
不少人擔心貓絕育以后會失去原有的性格,不再像以前那么可愛。據美國加州大學研究,閹割對貓咪的行為影響并不大。研究顯示,閹割后的貓,除能有效控制不適當的行為外(如利用尿液劃分地盤),其它行為均與未做絕育的貓無差別。而且貓絕育后還會減少乳腺癌、卵巢刺腫的發病率,能更健康,更長壽。主張給貓做絕育是因為貓的繁殖能力太強。成年母貓一年可以生四胎,按每胎平均生四只計算,貓的數量會呈階梯式遞增,直接導致街上流浪動物的增多。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調查顯示,因找不到適合的收養者,香港平均每年遭人道毀滅的貓近100萬只。去年6月香港無線電視臺還就“貓兒該不該做絕育”的話題,展開了討論,得出的結論是“絕育是負責任的主人責無旁貸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