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龜
發布時間:2008-12-29 來源:派多格寵物美容師培訓學校 作者:管理員 點擊:8425次

中 文 名:地龜
俗名別名:泥龜、金龜、十二角龜、十二棱龜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在國內分布于廣西、廣東、湖南等地。國外的越南也比較多。
繁殖方式:卵生
習 性:地龜生活于山區叢林、小溪及山澗小河邊。它是半水棲龜,不能進入深水(水位不能超過自身龜殼高度的2倍)區域,否則,將有被溺水的可能。野生地龜的食性沒有記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每只地龜的食性不同,食性由龜所處的野外生態環境決定。多數龜吃面包蟲、蚯蚓、西紅柿、瘦豬肉、黃瓜等。 地龜喜歡吃鮮活的各種小蟲子。例如蚯蚓,蟋蟀,面包蟲等等。
體形特征:地龜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120毫米,寬78毫米。其頭部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背甲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棱,前后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故稱“十二棱龜”。腹甲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后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蹼,尾細短。雌龜的腹甲平坦,尾短,泄殖孔距腹甲后緣較近;雄龜的腹甲中央凹陷,尾長且粗,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緣較遠。
食 性:正常的地龜,在春、夏季每2天投喂1次,秋季每天投喂,并增加投喂量,同時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當環境溫度在22-25°C時,龜能正常吃食;當環境溫度在20°C以下時,不要喂食,雖然個別龜仍有食欲,但吃食后易引起腸胃不適。
護 理:
(1)沙土 地龜屬半水棲龜類,人工飼養時,應養于沙土上,沙土厚3-5厘米,每月更換1次。也可將龜舍布置成半邊淺水、半邊沙的格局,但冬季時,必須全部鋪沙(加溫飼養除外)。夏季沙上可潮濕,初春和深秋之際,沙土宜干燥。
(2)加強日常管理 地龜喜暖怕寒,在飼養過程中,飼養的地勢宜高。建立日記本,每天記錄各種情況,尤其是溫度、吃食情況,這些都是飼養好地龜的關鍵。只有掌握了地龜生活環境溫度、吃食情況,才能正確地給地龜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如溫度低時,應及時加溫;如地龜停食,要考慮地龜是否患病、龜舍移地、食物更換等因素。
(3)冬季飼養 健康的地龜可自然冬眠,將地龜放人沙土上,龜自己鉆人沙土深處,在沙的表面覆蓋棉被或稻草等保暖物,每周檢查1次。翌年,龜復蘇的好壞,直接影響龜的健康。剛復蘇的龜體弱,不宜大量喂食,應少量投喂,同時注意溫度的變化。體弱瘦小的龜,可加溫飼養,將環境溫度提高至25°C左右,正常喂食、管理。